【医大人】陈罡:三尺讲台江山,十年一日人生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7-11-13   作者:   点击量:   

  他,从医17年,分子病理医生,留学欧洲七年,获双博士学位,入选“365bet备用网址台湾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他,执教17载,2016年获全国MBBS青年教师英文授课一等奖,2017年365bet备用网址台湾“叶馥荪教师奖”获得者。 

  他,2013年创立“肿瘤分子病理学本科科研团队”,指导团队本科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项目”、“未来学术之星课外科研项目”高达56项,培养“365bet备用网址台湾年度人物”、“十佳科研标兵”、“未来学术之星”近20名,指导同学发表SCI文章50余篇。 

  以上这些成绩都归于一个人——陈罡,一个被学生誉称为“男神”的年轻教授。 

  厚积薄发,个性教学 

  作为一名医学专业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陈罡老师说,厚积薄发,首先专业知识的储备是关键,“假设学生要汲取一滴水,那么我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是一井水才够用。”为人师表,必须熟知专业,紧跟前沿,抛砖引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陈罡老师认为,授课的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他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授人以渔。

  陈罡老师的教学模式是极具特色的。首先强调使用交叉学习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病理知识。“学科交叉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陈老师说,“我在授课方面上会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比如在病理组织形态教学中,我会花时间和同学们一起把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一系列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同学们理解正常以及不同病变之间的形态差异,同时引导同学们对比不同疾病之间的病理变化,鼓励他们采用这样的学习模式学习其他学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得不说陈罡老师还是个很好的画家,他注重图象教学,只要是能转换成图像的知识,他都会用形态、示意图、箭头图等方式协助学生进行解读,让书本知识逻辑更加清晰,更加生动形象。

  陈罡老师鼓励学生参与”Teaching式”学习,自己teach自己,自己teach小伙伴。“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指导者参与其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教会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己Teaching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方法极大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当然,教学相长,陈罡老师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不是唯一的受益者,老师本身也可以从中更加深刻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即时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不足,从而设计出符合不同学生群体的教学模式。

  言传身教,勤耕不辍 

  

   2016年365bet备用网址台湾年度“十佳科研标兵”颁奖典礼上,陈罡老师团队学生占据了大半的名额,这个闪耀的新兴团队进入了大家的视线,这让不少同学对陈罡老师的课题组充满好奇,心生向往。这样的团队究竟有何神秘之处?

  陈老师回忆说,成立“肿瘤分子病理学本科科研团队”是由于2013年回国后,发现很多优秀的科研兴趣浓厚的同学没有得到及时指导,便单独利用下班时间,组织了每周一次的答疑解惑,满足大家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是课题组早期成立的初衷。

  课题组成立后,陈罡老师言传身教,亲自带着兴趣爱好相同的同学,利用下班时间、周末和节假日一起探讨分子肿瘤病理相关的科研问题。从病例收集、组织切片染色、结果评估、数据统计、文章撰写修改,到文章退修处理,陈罡老师都是全程指导,与同学们奋战在一线。课题组的同学回忆,能进去陈老师的课题组学习是莫大的幸运,陈罡老师经常通宵达旦帮自己修改论文,解答技术疑问,不论半夜几点几乎都能得到陈罡老师的及时回复。

  付出必定是会有收获的。从课题组培养的本科同学第一篇一作SCI paper见刊,到随后本科生参与的科研工作成果陆续发表,让陈老师在摸索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上坚定了信心。随后“肿瘤分子病理学本科科研团队”不断壮大,甚至吸引了从本科生到硕士到博士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和学习。  

  “让希望得到锻炼的同学学有所成,这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陈老师自然也记得每一届优秀的学生,“2011级杨霞、陈文杰、潘登华、刘泳汝,2012级张鑫、叶志华、罗义欢、王翰林,2013级蓝爱花、陈鹏、吴佩蓉,2014级高莉、谢祖成、尹姝雅、史珂、黄佳程、岑维鸾,2015级高翔、李恬恬等等,都是我们课题组里已经出成绩的优秀组员。”

  如今,课题组的光环逐渐变大,2017年组织申报大学生创新课题项目共获批17项,其中已投稿相关SCI论文10余篇;现在陈老师更注重科研对同学们职业生涯的帮助以及对学校的整个科研学习环境的影响。    

  大音希声,润物无声 

  陈罡老师,执教17载,是三尺讲台上循循善诱的“艺术家”,将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学子雕刻得越发成熟;更是生活中知心益友,为一批批学子的成才之旅保驾护航。

  “If you only do what you can do , you will never be more than you are now . ”这是陈老师经典的QQ签名,他经常用来鼓励学生。很多同学风趣地说,平时学习、科研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想到陈老师说的这句话,从而迎难而上。

  陈老师心系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给予学生贴切的帮助。“来团队学习的同学都是能吃苦的孩子”,陈老师说,“我们利用很多节假日进行课外训练,很多条件不好的孩子们为了能跟上进度,因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节假日主动留校不回家,这样的求学热情让我非常感动,这样的学生必定会有所作为

  同学们说,陈老师会主动了解同学的难处,帮助解决问题。经常自己掏钱,为团队学生配备电脑,为边远山区的学生拉宽带。陈罡老师不仅在专业上指导学生,还在生活中给予学生极大的便利。这样的良师益友是让团队学生硕果累累的坚实保障,每一句细微的关心,每一个小小的举动,无不激励着学生发奋图强。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来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支龙孙绕凤池”。陈老师秉持着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岗位上孜孜不倦地耕耘,以育人为己任,为医学教育事业源源不断地输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临床科研人才。

  陈老师正在书写自己的事业篇章,在他看来,学生的成就远比自己的成就更为重要。相信在未来,他将和同学们一起,追逐每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成为那个不断超越自我的教学“男神”。